善易堂易学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风水

陶公山列全国风水宝地第24位

时间:2024-04-24人气:

陶公山列全国风水宝地第24位

海南,南中国海上的璀璨明珠。山川秀美,地灵人杰。

海口市云龙镇有一座享誉琼岛内外的奇山,名曰“陶公山”。该山被道家经典著作列为全中国72处风水宝地中排名第24位,有海南第一风水宝地之称。

千百年来,这座绝佳的风水宝地被历代名士文人吟诗颂赞,更有达官贵人慕其风水盘州市风水宝地,争相卜墓于此,陶公山之名,因此而远播四方

陶公山下的坡仑村,是一座风光奇美的古村落陶公山列全国风水宝地第24位,是海南第一个农会的诞生地。这座点燃农民运动烈火的燎原之地而今已鲜为人知。

日前,我们走进神秘的陶公山,探访山脚下神奇的古村落,揭开被岁月尘封的一段历史,给你讲述已经远去的前尘往事……

陶公山列全国风水宝地第24位

从海口市区行驶24公里便到达云龙镇。陶公山又称岭脚岭,位于海口市西南方向的云龙镇岭脚管区。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据传古时有位姓陶的老人在此地修道成仙,后来此山便以陶公山为名。

陶公山位于南渡江畔,面积4000余亩。共有5个小山丘组成,犹如躺着的五指山,又似卧龙,蜿蜒伸向南渡江边。5个小丘,俗称五岭,各有名号:分别称从衡、思峒、光螺、居碌、居林。五岭递相拥护,互为扶持衬托盘州市风水宝地陶公山列全国风水宝地第24位,因此古时候,陶公山又称为扶山。

陶公山不高,最高点只有海拔70米,它没有陡峭的山峰,更像是由丘陵坡岭组成的绿色胜境。

陶公山土壤肥沃,植被茂盛。四周良田万顷,碧野苍翠。山下南渡江三十六曲水绕山而过,江水静如明镜,青山映绿水。这里山青水秀,风光明媚,宛如人间仙境。

江水如玉带,山水相依存。站在陶公山巅,极目远眺:海口市区的高层建筑清晰可见。远处的火山口马鞍岭等山岭犹如放置在陶公山前面的案桌,三十六曲水在山脚下舒缓地流过,给这座奇特的名山增添了几许遐想和灵动。置身山顶,你会心旷神怡、油然而生指点江山的豪气。

明正德《琼台志》描述:“山下有巨潭,合外三十六曲水,达大江盘州市风水宝地,其西有苍巡洞,中有二井。”可见陶公山的地形有多玄妙和神秘!

因为陶公山是块天赐的宝地,所以“至今琼人慕其风水,争卜墓于此”(《万历琼州府志》)。

古往今来,人们都视陶公山为一方绝佳的“风水宝地”,认为人死之后,若能葬身于陶公山,便能福佑后人,人丁兴旺,大富大贵。许多达官贵人更是把死后能够葬于陶公山视为最大的遗愿。因此,陶公山成为海南历史名人的聚葬地也就不足为奇。

记者查阅史料,魂归此处的海南历史上较有影响的人物有海口浦人王克义,系明永乐四年(1406)丙戊科进士,名次列二甲31名,曾任都官和江西建昌府推官;明户部侍郎唐胄;明监察御史、常州知府陈实,明弘治十五年(1502)壬戌科进士,名次列三甲108名;明兵部、吏部、户部给事中、明万历十四年(1586)丙戌科进士许子伟等名流。

古代文人墨客对陶公山的胜景多有吟诗赞颂,留传至今。

陶公山列全国风水宝地第24位

明嘉靖十七年(1538)府城西厢进士、吏部给事中、江西督学副使郑廷鹄作《陶公福地》诗:

五岭迢迢拥福山,陶公盘郁海云间。

寒潭夜雨苍龙吼,曲水春风彩凤还。

竹劲石边看独塔,草亭峰外送双鬟。

仙灵不必长仙药,蒲节松花可驻颜。

古代文士周恒题《陶公福地》诗曰:

陶公山列全国风水宝地第24位

赤榜青门福地幽,蓬莱胜概冠炎州。

百千万壮山还秀,三十六迥江自流。

岩下鸡声玄圃月,云边雁影翠微秋。

人间自有栖真地,何必浮槎海上游。

佳诗妙句盛赞了陶公山的奇美胜境,陶公山插上诗歌的翅膀后,声名远扬,享誉琼岛内外。

陶公山的名气之大,源于道家经典著作《云笈七谶》所述,全中国的风水宝地只有72处,而此山竟点第24位。海南的陶公山是海南唯一一处编入此书的风水宝地。据此书记载:72处全中国风水宝地的评定,是经过全国著名的风水师逐级评报,通过最后论证才集体制定的。由此可见陶公山并非普通平凡的山。它的确有着自己与众不同的独特之处。

陶公山被誉为海南第一风水宝地,这块神奇的土地成为琼岛上一道特别的风景。

名人古墓成风水宝地标志

从云龙镇向西南方向行进二三公里,沿着一条绿色长廊的乡村公路进入坡仑村,便可看到明代海南名人古墓。

唐胄墓在云龙镇陶公山是最有名的墓葬,人人尽知。

日前,在云龙镇镇干部的带领下,我们寻访到了唐胄墓。

唐胄墓位于云龙镇陶公山南侧的斜坡上,据当地村民讲,“文革”期间曾经被盗。

古墓坐北向南,四周长满杂树野草。坟墓呈八角形,由八块石条契合而成,边长27厘米,对角线长145厘米。墓前竖墓碑一块,是近几年重立的,高180厘米。碑右直书“嘉靖十九年(1540)

标签: 风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