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易堂易学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周易

“中国智慧的古与今”大型公益读书会嘉宾简介

时间:2023-07-12人气:

“中国智慧的古与今”大型公益读书会嘉宾简介

“中国智慧的古与今”大型公益读书会嘉宾简介

嘉宾简介

王守常 ,著名学者,中国文化书院院长、国学院院长,北京大学哲学系、宗教学系教授,北京大学中国哲学与文化研究所副所长。主要研究中国哲学史、佛教、近、现代思想史等。曾任《东方文化集成》“中国文化编”及著名学界集刊《学人》杂志联合主编、中国国际教育交流协会常务理事、国际儒学联合会副秘书长等。

他是中国哲学史、思想史与宗教学学者,作为影响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文化热”的三大团体之一的“中国文化书院”早期参与者以及现任的“掌门人”,是中国新时期“国学”教育的倡导者与实践者。

“中国智慧的古与今”大型公益读书会嘉宾简介

2017年2月25日,黄埔书院在珠江城大厦4楼国际会议厅举办了17年第一场“非常道”大型公益读书会活动。来自中国文化书院院长,北京大学教授,新时期国学教育的倡导者和实践者王守常老师受邀作为本期读书会的主讲嘉宾,概要清晰地讲述了“中国智慧的古与今”。另外,本场读书会特邀唯品会(中国)有限公司副总裁黄红英博士作为主持人,机智活泼地与王守常教授开展了一系列深入浅出的互动探讨。黄埔书院常务理事、百位企业家、企业高管、省市机关工作人员、热爱传统文化的读友们等共计约350人参加了本次活动。

以下为内容摘录: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人的精神家园

从中国加工到中国制造,西方对中国的了解还仅仅停留在这个层面上,对中国这两个字的概念丝毫没有新意,所以很多时候,中国在政治、外交上常常会受到西方恶意相加的攻击。不只是西方认识我们自己,其实我们连自己都不认识自己!

最近一两年来,“中国智慧”这个概念受到很多人的关注。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外在原因是,习主席在2013年11月23日突然访问了曲阜,习主席说他这次访问考察就是向大家说明党中央非常重视中国文化的传统。今天到黄埔书院,也是要强调这个问题。

中国最早的《易经》里面提到天、地、人,三才,人为贵,人最有价值,这是中国最早提出人是最有价值的,另外提到草木有生有气而无之,草木这种东西是有生命的,它没有知觉,还说禽兽有生命有知觉而无义“中国智慧的古与今”大型公益读书会嘉宾简介,没有礼仪原则,所以他说人有生有气有知且有义故为天下贵,他是天下最有价值的东西。

“中国智慧的古与今”大型公益读书会嘉宾简介

中国者,聪明睿智之所居也

“中国”两个字会引起我们很多不同的理解,大部分百姓的理解或大部分理论界的理解就是与1949年有关系,因为当年有两个国家,中华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同时都简称为“中国”,中国这个概念对我们来说就是国家的概念。

其实,“中国”的概念,古已有之。1965年有个陕西考古所的同志在废品收购站发现一个樽,它的底部出现26个铭文,其中有一段写着“宅兹中国”。这个樽描述了秦王灭商王后,迁都洛阳的这段历史,“中国”应该是定都洛阳后,以天地为樽的中国。

《战国策•赵策》是这样解说“中国”这个概念的:中国者,聪明睿智之所居也,万物财用之所聚也,贤圣之所教也,仁义之所施也,诗书礼乐之所用也,异敏技艺之所试也,远方之所观赴也,蛮夷之所义行也。所以远方蛮夷都来要学习,作为远方的这些民族或部族都应该到这个地方来参观,这就引发了从地理概念到文化概念的说明。

在“中国”这个概念使用的同时还有一个概念也在使用,那就是“华夏”。华夏的概念在文献里的解释是“有章服之美谓之华,有礼仪之大谓之夏”。“华”的意思是华美、华丽,服装在这个时候表现不是我们遮羞的工具,而是一种文化的表示。礼仪不仅是我们今天鞠躬、握手、讲礼貌这些概念,更重要的是讲“君、臣、父、子”之间的责任与义务。因此,我们这个“夏”在古代的音应该是“雅”,我们说的“大雅之国”就是这么来的。

“中国”的文化概念出现以后,它强调是以中国为中心的中国文化和以夷狄作为落后的中国文化,“中国”的概念最早是从这么出来的。我们是文明古国,我们创造了大量的财富,当夷狄还穿皮毛的时候我们就已经有了服装,那么,夷狄是不是应该来我们这里学习文明礼仪?如果你来学习,我愿意教你;如果你不来学习,我们就各自为安、互不相扰。

到了晚清,康有为把这个作了一个总结,他说“中国能礼仪则中国之,中国不能礼仪则夷狄之”,他还说夷狄能礼仪则中国之。作为落后的族群如果能接受中国的礼仪和文化,那么你就是中国。那么,“中国”的概念是地理概念吗,显然不是,“中国”是一个文化概念。

习主席讲了一个中国梦,看起来似乎很抽象,其实想想,能够做中国梦的人首先要有一个认同感,你认同中国你就有归属感,你有归属感才会有荣誉感。所以每个中国人到国外,首先你要知道你是中国人,起码要遵守自己的礼仪文化,而不是拿着手机大声说话,无视他人的存在,要不就凑到一块斗地主,随地吐痰,大声喧哗等等,这样子哪里还有一个中国人的礼仪?13亿人如果能够建立起一个共同的认识,那还是回到“中国”的概念,这是一个文化的概念、文明的概念,这是你认同的概念,当你有了“中国”的概念时,你才有了“中国梦”,这就是我们为何要把“中国”的概念还原到中国文化,这点特别重要。

“中国智慧的古与今”大型公益读书会嘉宾简介

中国的智慧“礼之用和为贵”

智慧是一种思维方式,西方人的思维方式是“一分为二”,而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叫“一分为三”,这是庞朴先生提出来的一个概念,这个概念的提出与我讨论“中庸”的概念息息相关,也是《论语》里面非常强调的一个概念。“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中庸不仅是最高的思维道德,它也是我们思考问题的一个方法,我们过去从来没有从思维方式这个角度思考过,这样,我们就区别了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西方文化的讨论方法,就是我作为认识的主体,我是思考问题的对象和认识的客体,这个主体如何达到对客体的正确认识,这是西方论述论的一条主线,与道德没有关系;而中国人一直有这样一个传统,就是一个人的思维方式和一个人的道德是相关的,中庸就是在强调这种问题。

如果是思考问题的方法,论语就有这样的话,论语是这样说的,《论语》说“叩其两端而执中,执中无权,犹执一也”,这个两端不是我们讲平面的A端和B端,而是两个完全相反的事物,这个中也不是百分之五十和百分之五十,执中不能够无权,这个很复杂。比如我们现在说的《易经》,从《易经》的发源地来看,什么叫好,河南人平时说的“中”就是好。“权”就是“变”的概念,权变不是诡变,诡变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上有政策你那个政策也不行。

一个最精彩的例子就是“政宽则民慢,慢则纠之猛,猛则民残”,这句话是春秋战国讨论的一个问题,跟我们现在管理上讨论的问题一样,你作为管理者一看到下属散漫,就纠正下属,纠正过于严格了,猛则民残,下属不做事了,不是宽就是猛,不是猛就是宽,这样是不行的,而应该以宽济猛,以猛济宽,然后宽猛相济,政是以和。西方不讨论这个问题,没有把它作为重点去讨论,而中国就必须要讨论,中国不会像西方是一种数学模式的讨论,中国人是通过一个故事来讨论问题。

我们知道“和”是中国文化里非常重要的一个概念学周易有什么禁忌,但是如果不以“礼”来解释“和”是不可行的,“礼”就是一个制度、规章。我们经常说的“和为贵”的前面应加一句话“礼之用”,“礼之用和为贵”才是准确的说法,所以读《论语》千万不要读错了!

最早“和”的意思强调多元化、多样性,而不是像墨子的“同”强调一致性、统一性。在春秋的时候,儒墨两家是当时最大的显学,墨子提出的是就是“尚同”,要统一思想、统一思维,国家才能管理得好,但是儒家没有这个概念,儒家主张“和而不同”。 因此,那个时候就发生了一场大讨论,名字叫做“和同之辩”。 参与讨论的很多人,都在讨论“和、同”两个概念和现实的作用。什么叫“和”呢,“和”的概念,君说的,臣是可以否定的,并不是领导说一我非要说二,意思是说允许下属可以提供反面的意见“中国智慧的古与今”大型公益读书会嘉宾简介,因此君说否,臣说是。所以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那时候的儒家就已经在强调“多元化、多样性”这样的概念,其中一个就是多数人要维护少数人说话的权利,不要忽视对少数人发言权利的尊重。

“中国智慧的古与今”大型公益读书会嘉宾简介

孙子兵法不是三十六计

这么多年下来,我们对三十六计和孙子兵法没有作过梳理研究,基本上处于混乱状态!《孙子兵法》这部书是确有其书,《史记》有记载,孙武作有十三篇,是重要的兵书。所谓的“三十六计”,是1942年有一个先生在陕西的地摊上发现有一本记载三十六计的孙子兵法的书,《孙子兵法》讲的是“道”,而《三十六计》讲的是“术”,两者不能混为一谈!

精彩问答

问:如何更加哲学、深刻地理解《孙子兵法》中的“道”和“术”?

答:《孙子兵法》开篇就讲道,“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道者,令民与上同意,可与之死,可与之生,而不危也。”意思是我打仗我要跟各位交代,你们要同意我,你们不同意我,我没有法打仗,这就是叫全民战争。《孙子兵法》从这个地方开始讲起,因此特别强调“道”字!“道”是和另外一个字相关的,那就是“气”。“形而上者为之道”。什么叫气?“行而下者为之气”。这就牵涉中国和西方哲学的东西。很多人说中国没有哲学,这肯定是胡说八道,中国怎么可能没有哲学,中国最早用抽象概念提到哲学的就是老子,老子最先提到的。道就是无,“有生于无,万物生于道”,所以行而上者。日本这个民族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很深刻,因此,我2001年在日本讲课时说,比如这个道,我们叫茶艺,你们叫茶道,其实我们国家什么道都有,就是缺“人道”!行而下者,气就是指具体的东西,因此气就叫做术,二者之间的关系是道在术中,以道御术。所以,《孙子兵法》第13篇的篇叫《用间篇》,后面在用间谈的是非常重要的概念。“非圣智者不能用间,非仁义者不能使间”,如果你没有圣人的智慧,没有仁义,就不可以用间。这是最核心的概念,就是以道御术。中国市场上,你骗人家,人家不骗你吗!相互欺骗,这是市场经济的规律吗?中国企业的成长过程中是要否重新认识《孙子兵法》和《三十六计》的区别?伊拉克的战争不是百姓的,是萨达姆一个人的战争,萨达姆没有全民战争的概念。最终就是在道和术的区别上,如果解释不清楚,就会把《三十六计》当成《孙子兵法》,这点非常要命!另外,三十六计肯定不是一个人写的。

“中国智慧的古与今”大型公益读书会嘉宾简介

最近的诗词大会非常火,您觉得古诗词是否需要把其死记硬背?

答:诗词大会非常好,这种形式丰富了中国人的精神生活,既有激烈的争夺又通过语词的解释,让我们有一种美的欣赏。听说有人批评,告诉我们不要死记硬背,死记硬背也没有什么错,小孩需要养成习惯,作为母亲有奖励,鼓励他更多背诵一下是有好处的。以我个人的经验,背诵锻炼了记忆能力,至少我现在的记忆能力还可以学周易有什么禁忌,其实就是你早先用的功。我们老师讲课,我说老师怎么记忆那么多,老师回答那是小时候背的东西,等到中学,他写的作文肯定比别人好,因为他小时候背的东西比别人多,等到了大学,对一些背过的内容他都可以理解了。其实我是觉得背宋词是没有错误的。在寓教娱乐的过程中,给小孩不仅一种记忆力,而且是培养兴趣。会建立很多美的概念,一种镜头感的语言。

墨家的尚同,是否是一种由上而下的民族思维?

答:我问你一个问题,墨子一共三篇,上中下,是因为墨子被后人记载的是有三种意见。你要告诉我,哪一篇文文章有自上而下的民族概念,我想你错了,那个时候没有民族概念。有一篇文章叫《尚同》,还有一篇文字叫《天志》,还有一篇叫《明鬼》。“天志”、“明鬼”就是说天有是意志的,世间是有鬼神的,只有这样一个概念才使百姓有所禁忌,不会犯错。这就牵涉到另外一个问题,为何中国没有出现西方文化那样的宗教性?就是我们过去在宗教里面讲的人格性崇拜,这就必须要从商代灭亡说起。商代最后一个皇帝是纣王,他是不管朝政、酒池肉林、荒淫无度的,他一没有做到对道德的敬畏,二没有做到对百姓的保护,那么我们一般认为皇帝应该是“以德配天”才行,如果没有做到这一点,就会出现后面提到的“替天行道”。在这样的概念下,中国文化就在公元前3000年就把宗教性从中国文化里面剔除出去了。可是难道就因此说中国没有宗教吗?是有的,人类社会可以分两层,上层社会我们称大传统社会,下层社会我们称为小传统社会学周易有什么禁忌,在上层社会的中国文化已把天和神驱除了,这个宗教跑到小传统社会去了,完全是功利化的,我要拜你,因为你带给我好处。在中国传统里面,既然宗教不能成为中国价值的核心问题,那么中国价值的核心问题是什么?就是良知!良知的理解就是天爵,每个人都有四端之心,就是你有“是非、羞耻、恭让、恻隐之心”,这是你天爵,天爵是自然而然产生的,这个良知的概念不可能用科学概念、逻辑概念去论证,你怎么会生来就会有是非之心、羞耻之心呢?这是中国文化在你出生的时候就赋予了你的一个主体性,因此后期的宗教无法在中国文化里面停留。人类社会这么早时期,中国文化后三千年的历史就走上这么一个历程,直到今天我也不懂,为什么这样。今天我们回到中国文化,需要有一个理解,因此,我愿意介绍几本很简单的书给大家,这好像也是黄埔书院每期活动中固定的一个环节,除了我自己所著的《孙子兵法精读》,我认为我的老师冯友兰先生的《中国哲学简史》,张岱年先生的《中国哲学史大纲》,杨伯峻先生的《论语译注》都是非常好的入门书与工具书,适合放在岸边随手可触及的翻阅与查看。

黄埔书院

一个汇聚良师、益友、好书的大家之家——大家来,大家建,大家读,大家挺,大家乐!,定期开展公益读书活动,提供高端阅读社交服务,致力于营造阅读、学习、分享的氛围,打造引领时代的精神家园。

每日一读,与你共读

如果你也热爱阅读

标签: 概念   哲学   书院   论语   宗教